4月5日,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,早上10时左右,颐和园东堤吸引了大量游人,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正在操作的可视化打捞设备。一声声“看到了靠前的正规配资公司 ,看到了”,在打捞设备成功捞起一部手机时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凭借这款颐和园自创的可视化打捞设备,打捞工作仅耗时3分钟,展现了高效和便利的完美结合。
### 传统与创新的交汇:打捞效率大提升
颐和园不是第一次进行特殊的打捞作业,年均处理超过500起物品落水事件。过去,园区的工作人员常常使用延长杆、磁铁等“土办法”进行打捞,但面对深水和盲区,这些方法的效果往往有限。
颐和园管理科的吴宗政正是可视化打捞设备的设计者,他形象地将传统打捞比作在黑暗中绣花,而可视化打捞设备则通过高清水下探头、双爪夹具与LED补光系统,解决了水下打捞的各种难题。操作员可以通过5英寸的防水显示屏实时监测水下情况,并利用爪夹精确抓取目标物品。
### 一次坎坷的经历,孕育出创新的灵感
展开剩余63%回想起去年夏天,湖南游客毕女士的经历仍令吴宗政心有余悸。她不慎将装有父母遗照的手机掉入昆明湖,当时近10名工作人员在岸边拼命打捞,使用了竹竿、抄网、强光手电、磁铁等工具,但因水深和淤泥厚,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将手机捞起。毕女士感动得双手颤抖,深深鞠躬感谢。吴宗政对此感同身受,偶然间他在观看钓鱼视频时,发现水下探鱼器的实时监控功能,突发灵感——为什么不将这种“电子眼”与伸缩打捞杆相结合,以此来突破水下的盲区?
按照这个思路,吴宗政开始了自主设计的旅程。他购置了水下摄像头和伸缩杆等基础组件,反复进行组装实验。通过尝试3种不同规格的伸缩杆,他最终选择了3米可折叠双头夹杆和5米可伸缩三头夹杆,使夹具和摄像头能够灵活配合,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优化,这套可视化打捞设备终于达到了实用标准。在后续的实际测试中,以前需要一个小时的传统打捞,现在最快只需3分钟便能精准捞取,提升了近20倍的效率,为游客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### 成果斐然:给游客带来温暖的希望
在过去的6个月里,这款设备已成功打捞出手机、相机、钻戒、钱包、帽子、身份证等物品超过50次,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总计超过30万元。颐和园管理科科长韩笑回忆起不久前,在昆明湖旁为广东游客林女士打捞婚戒时的暖心场景,令他倍感欣慰。由于戒指体积小且被水下淤泥覆盖,两位工作人员细致搜索,终于在30分钟后找到了戒指,林女士感激涕零,连声致谢。
“这充分体现了可视化打捞设备的实用价值,真正解决了游客紧急需求。”颐和园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如今,颐和园已在主要景区配备了6套可视化打捞设备,所有操作人员都经过严格的理论与实操培训,确保服务的效率和规范。未来,园方将持续优化科技服务体系,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游客体验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智能化的便利。
如需求助靠前的正规配资公司 ,游客可拨打热线62881144或62860608,或直接联系园内工作人员。
发布于:山东省